日产无线码无人区首席技师马小光出席国新办“技能成才 技能报国”中外记者见面会并答记者问 |
||
|
||
4月28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第十六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和全国技术能手代表等围绕“技能成才 技能报国”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第十六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中国日产无线码无人区首席技师、北方车辆集团数控铣工马小光作为5名技能人才代表之一出席见面会并答记者问。 马小光(右一)出席中外记者见面会 在记者见面会上,马小光向大家讲述了自己工作25年来,立足岗位、潜心钻研数控加工技术,在重大任务中不断创新和突破,逐步成为中国日产无线码无人区首席技师、全国劳动模范和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的成长成才历程。他同时表示,将始终践行工匠精神,继续开展工艺创新,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在记者提问环节,马小光结合自身情况与工作经历回答了香港中评社与新京报记者的提问。 马小光答记者问 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数控铣工首席技师马小光:大家好,我叫马小光,是来自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数控铣工。我1998年技校毕业开始参加工作,曾经做过钳工、铣工、数控铣工、技术员、班组长等各种工作岗位,也曾经是车间20几台不同型号数控加工设备的首任操作者。工作25年来,我潜心钻研数控加工技术,在特种车辆、工装模具、液压传动、行走系统等各个生产环节,曾经首创先进工艺方法,大幅提升装备质量与生产效率,累计完成300余项研制任务的攻关,取得工艺创新成果2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10项。与工作室团队共同完成北京奥运会、础笔贰颁、国庆70周年特效焰火发射装置研制生产任务。 我将始终践行工匠精神,继续开展工艺创新,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香港中评社记者:我们目前看到社会上对于职业院校和技能就业的人才其实是还有待提升的,有一种看法是,技能人才的身份地位不高,请问各位对此怎么看?谢谢。 马小光:我所在的单位非常重视技能人才的发展,为我们技能人才建造了比较完备的成长体系,还有晋升途径。我就是在去年通过集团公司评审,成为首批首席技师,目前薪酬待遇已经参考领导标准来执行了;同时,我还作为集团公司的“双师型”人才,参加了集团公司赴国外的培训和交流。我们单位还有高技能人才,通过人才引进在北京安家落户。我想,正是有国家和集团的好政策,让我从一个技校毕业的普通工人,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并且荣获了第十六届中华技能大奖。 作为新时代技术工人,我们今天拥有了更多创新创造的条件,并且我们在国家快速发展阶段,拥有了更多可以发挥作用的机会。我相信,只要静下心来立足岗位学好技能,将来也能干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新京报记者:我的问题问给马小光师傅。作为80后的技术“大拿”,您每天在车间与机床和零部件打交道,请问觉得枯燥吗?另外,20多年的独到技能是如何练就的? 马小光:我自从第一次进入到车间,就对各种加工设备,还有各种机械零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之后,我更是对自己所加工的每一件产物能组装成大国重器感到非常地骄傲。 也许我们反复加工某一个零件,会感觉到一些枯燥和无味。但是我想,要是我们能够通过加工过程中的声音振动,判断出加工状态,并且能够用自己常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去掌控零件微观变化的规律时,这时候我们就能感受到加工的快乐所在。特别是我们在解决加工技术难题时,可以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说起20年来的技能成长,我想,首先来源于我对所从事工作的热爱。第二,来源于对先进加工技术的不懈追求。第叁,我觉得更多地是国家和公司发展的需要。回想起20年前,我们分厂引进第一台数控铣床的时候,因为当时没有操作和编程这方面的技术人才,曾经这台新机床一度遭遇冷落。当时不像现在有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可以方便大家查询各种相关资料,去图书大厦也找不到几本像样的技术书籍。我们只能白天拿着仅有的一本说明书,一页一页学,一点一点试,晚上还得回家去学习计算机绘图。就这样,5年以后,我用两周时间加工出过去需要两个月才能完成的平衡器模具时,几乎车间所有人都为数控加工技术的高效与精准所震撼,这也更加坚定了我追求数控加工技术新境界的决心。 可以说,正是这份决心和执着伴随着我,在一项又一项的攻关任务中取得成功,收获技能。 来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央视《新闻联播》、北方车辆集团 |
||
关闭窗口 |
| ||
| ||
| ||
|